⑴绿色生产筑底线。围绕创建国家产业园发展的油菜水稻两大主导产业,推行油稻轮作、“稻田+”生态种养循环发展新模式,建立5.1万亩统防统治示范区面积,示范区内农药使用量较全县平均水平减少10.38%。
⑵种养循环串成链。按照“以种定养、以养促种、种养结合、循环利用”原则,推广“猪—沼—稻”“猪—沼—油”“稻—鱼、稻—虾、稻—鸭”种养循环模式,创新开发“微生态、零排放”和“121”尾水循环利用种养模式,实现园区内绿色种养循环链基本形成。2022年园区内生猪出栏35万头,水产产量150万吨,种养循环区产值达30亿元。
⑶质量安全一张网。依托县域综合农事服务中心智慧管理平台,建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农产品溯源信息化系统,对产地、产程、产品全方位进行严格监管,构建了“从田间到餐桌”全程可追溯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园内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
相关附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