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 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成文日期 2025-07-02
  • 发布日期 2025-07-02
  • 文号
  • 有效性

广安市前锋区创新服务机制打通便民利企“神经末梢”

发布日期:2025-07-02 16:39 来源:广安市前锋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字体: 打印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便利度,让政务大厅真正成为企业群众办事的终点,广安市前锋区坚持问题导向与需求导向双轮驱动,创新建立政务服务清锋快办分类联络指导机制通过构建事前“导师”分类指导、事中专员跟踪服务和“办不成事”直达快办的政务服务全流程闭环服务体系,推动政务服务从被动受理主动服务转变,企业群众办事获得感显著提升。

一、靶向破题,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一是部门协同凝聚工作合力。按照市场准入、工程建设等5大业务领域,整合区行政审批局、区公安分局等15个部门组建专业化联络指导小组,形成“一个领域、一支队伍、全程服务”的工作格局。建立专项会商制度,明确牵头单位统筹协调、责任单位分工落实的职责体系,打破部门壁垒,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例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通过部门联动,材料重复提交减少30%,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压缩至39个工作日,压缩率达82%是标准协同规范服务质效。系统梳理121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编制《审批服务标准化手册》,配套制定“事项清单、流程导图、要件表格”,将企业开办、民生事务等业务的申请材料、办理流程细化至最小颗粒度,并建立动态更新机制,根据政策调整和群众需求实时优化,确保服务标准公开透明、办事流程有章可循。三是阵地协同延伸服务触角。以政务大厅为核心,依托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园区服务驿站等基层站点,构建1+N”服务网络。通过下沉140项政务服务事项办理权限、配备专职帮代办员400余名,将服务延伸至企业和群众“家门口”,有效解决企业群众办事不便问题,真正实现政务服务“就近办”。

创新举措,打造精细化服务模式一是事前精准辅导,变“盲目准备”为“有的放矢”推行“审批服务导师”制度,从项目洽谈阶段介入,提供事前指导服务。导师团队帮助企业梳理行政许可事项清单,明确责任部门、材料要求和办理时限。针对社保医保办理、户籍迁移等民生事项,开展“政策解读+材料预审+流程指引”一站式服务。每季度对重点项目和特殊群体进行走访,提前化解办事难点,今年以来累计走访重点项目6个、特殊群体900余人次,提前排查化解办事堵点16个。二是事中高效跟踪,变“多次往返”为“一次办结”。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制度,审批时限压缩90%以上。建立“首退必联”机制,企业群众线上提交材料不符合要求时,工作人员在退件时主动联系申请人,详细说明补正方式并全程指导,推动材料一次性通过率提升至100%。实行政务服务分级包联,重点项目由分管领导牵头、业务骨干跟进,一般性问题24小时响应、复杂问题3个工作日内形成解决方案,确保服务无缝衔接今年已协调解决20个项目的各类问题50余个。三是事后闭环提升,变“单向服务”为“双向优化”。通过制度、考核、监督闭环管理提升服务质量。严格执行《前锋区政务服务中心工作制度》《前锋区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政务服务行为规范》,推行差异化考核,将服务质量与评优评先挂钩;落实巡场管理制度,杜绝不作为慢作为及窗口腐败;畅通“办不成事”直达快办通道,建立问题收集、分类处置、跟踪反馈机制,倒逼服务流程优化和作风转变,今年“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办件4件、回访企业2次,收集解决问题6个。通过全周期服务闭环,实现从“碎片化”到“一体化”的转变。

三、保障机制,巩固改革长效成果。一是能力提升固根本。制定政务服务窗口工作人员业务能力培训计划,着重培训窗口工作人员的工作规范、业务知识、业务实践。开设“政务大讲堂”,邀请专家开展“政策解读+情景模拟”培训。今年以来开展各项培训8次,培养“全科型”服务能手14名。二是线上指导“减跑动”。前锋区各政务服务部门加强对企业群众办事需求指导,区行政审批局将全区1200余家企业及15个政务服务部门纳入“政务服务咨询”QQ群,政务服务部门根据企业群众所咨询问题在群内答疑解惑,实现服务在线“不打烊”。三是动态优化促长效。每季度开展企业满意度调查,收集企业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清锋快办”联络指导小组及时反馈问题整改情况,持续优化服务质量。落实“好差评”工作制度,畅通评价渠道,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增设创新“体验官”制度,邀请人大代表、企业家等暗访体验,累计收集优化建议6条,推动政务服务再升级。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添加收藏 我要纠错 关闭窗口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