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 +
  • 政府信息公开指南
  •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 依申请公开
  • 各地各部门

广安市广安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区七届人大四次会议第48号建议答复的函

发布时间:2025-09-22 15:49    访问量:     字体:【

尊敬的杨觅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改善老旧小区人居环境的建议》(第48号建议)已收悉。经报区政府同意,现答复如下:

一、老旧小区人居环境基本情况

我区部分老旧小区因居民物业费缴纳率低,长期缺乏专业物业管理,引发三大突出问题:一是楼道内长期堆放废旧家具、纸箱等杂物,严重阻塞消防通道,存在显著火灾隐患;二是车辆(尤其是摩托车、电瓶车)随意停放在楼道、消防通道及公共区域,阻碍通行,且普遍存在居民私拉电线为电瓶车充电现象,既影响公共秩序,更带来严重充电安全风险;三是上述杂物堆积和车辆乱停问题叠加,导致紧急情况下人员疏散困难,消防车、救护车等救援车辆难以顺畅进入,小区整体安全隐患突出。

二、老旧小区项目改造情况

我区2020-2024年计划改造512个老旧小区,其中2000年及以前建成的纳入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68个,2000年至2005年建成小区144个,共涉及居民49794户,其中广安区2020-2021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计改造小区186个,涉及12572户,已完成改造;2022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计改造小区36个,涉及4117户,已完成改造;2023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共计改造小区54个,涉及6440户,已完成改造;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一标段82个,涉及10913户,正在实施中;2024年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二标段154个,涉及13601户,正在施工设计中,计划2026年年底完成。老旧小区改造显著提升了人居环境品质,通过改善小区内交通环境、规范设置停车位及集中充电设施,消除了消防隐患,保障了具备地理条件小区的生命通道畅通;公共空间优化和基础设施更新,使小区环境更加整洁、安全、有序。居民生活便捷度与舒适度大幅提高,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改善老旧小区环境需要从硬件改造、管理优化、居民参与等多方面入手,以下是关键措施:

(一)硬件设施持续升级

持续投入对小区基础硬件设施进行系统性改造。重点解决居民日常痛点:修复破损路面、更换老化水管电线,根治污水管道堵塞和积水内涝问题;全面增设或翻新公共区域照明设施,显著提升夜间出行安全和社区安全感。同时,大力优化公共空间品质:彻底清理违规堆放的杂物,科学梳理补植花草树木,精心打造小型绿地和休憩节点。此外,着力规范停车秩序:通过合理规划增设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停车位,安装集中充电设施,根治车辆乱停乱放顽疾;同步推进无障碍通道建设与改造,切实保障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便捷、安全出行。

(二)环境卫生治理

深入开展小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垃圾处理效能:规范设置分类垃圾桶(站),建立定时清运、分类收运的常态化机制,确保垃圾日产日清、环境整洁;强力清除楼道内长期堆积的杂物以及各类墙面“牛皮癣”小广告,恢复公共区域清爽面貌。同步实施排水排污系统改造:全面疏通堵塞的雨污水管网,对老化、破损的化粪池进行彻底清淤、维修或更新改造,有效解决污水外溢、异味扰民等突出环境问题,从源头改善小区卫生条件和居住舒适度。

(三)管理机制完善

着力构建可持续的长效管理机制。首要任务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积极引导居民通过民主协商方式,根据小区实际情况,或引入专业物业服务企业提供规范化管理,或依法成立业主委员会(或楼栋自治小组)实行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明确承担起日常保洁、绿化养护、秩序维护及基础维修等核心职责。在此基础上,建立健全长效维护制度:清晰界定小区内各类公共设施(如道路、路灯、绿化、健身器材、安防设备等)的维护责任主体、维护标准和资金来源,制定定期巡检计划,确保问题能及时发现、快速响应、有效修缮,防止“改造-衰败-再改造”的恶性循环。

(四)提升居住体验

聚焦提升居民生活便利度和安全感。加装各类便民服务设施: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合理配置智能快递柜、电动车集中充电桩、老年活动室(中心)、便民信息栏等,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生活需求。同时,强化社区安全防护:在小区出入口、主要通道、公共活动区域及楼栋单元加装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推广使用智能门禁(如人脸识别、刷卡门禁),构建“人防+技防”相结合的立体化安防体系,有效震慑和预防偷盗等治安案件,显著提升居民的安全感和居住满意度。

(五)鼓励居民参与 

积极引导和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大力倡导“共建共治共享”理念:通过组织社区文化活动、议事协商会、志愿服务等形式,增强邻里互动与社区认同感,培养居民对公共环境的责任意识。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居民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如组织义务清扫日、认领绿化养护责任区、担任楼栋长或监督员等,使居民在亲身参与中理解、支持并自觉维护改造成果,形成“小区是我家,维护靠大家”的良好氛围,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美好家园环境。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