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武、刘情波、肖人伟、李金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建议》(第38号建议)收悉。报经区政府同意,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全区普查筛选及宣传的建议
一是积极抓好艾滋病防治工作。面对日益严峻的艾滋病疫情形势,在全区范围内扩大艾滋病筛查检测工作,利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体检、医疗机构重点科室门诊患者就诊、重点行业从业人员体检等方式开展筛查工作,及早发现艾滋病病人并纳入随访管理。每季度组织区疾控中心对筛查完成情况进行业务指导,并及时反馈问题督促整改落实。
二是重点遏制结核病在校园内传播。每年9月开学后10日内联合教科体局对入学、转学新生和教师开展全覆盖结核筛查,对有结核病可疑症状、密切接触史或TST/IGRA检测强阳性(阳性)或胸部X线检测异常的师生建立台账,并立即将名单告知学校,将其转诊到广安区人民医院结核门诊明确诊断,并跟踪后续诊断治疗情况。
三是做好传染病哨点监测工作。按照“保健康、防重症”的总体要求和“统一领导、联防联控、多源监测、及时预警监测的工作原则,依托区人民医院为哨点医院开展传染病预警监测。区疾控中心每月对传染病监测信息进行分析、研判和反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霍乱和手足口监测,并通过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传染病防治知识。
四是做好疫苗接种免疫屏障工作。疫苗接种能够提高人群对传染性疾病的免疫作用,对病毒、病菌产生抵抗力,预防传染病。我区共有25个预防接种点,截至2024年6月底,全区共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57596剂次,各类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均在90%以上,非免疫规划疫苗共计接种85068剂次,其中接种流感疫苗2596剂次、水痘疫苗5789剂次。
五是扩大健康宣传,提升传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全系统各医疗卫生健康单位每月利用健康教育栏张贴传染病防治知识、利用LED滚动播放传染病预防宣传标语,积极开展专题讲座“五进”活动,利用乡镇“赶场”日子在街头人群聚集地段发放传染病防治宣传资料,有效提升了群众的传染病防治知识。
二、控制患基础病人群死亡比例的建议
一是规范健康体检,开展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加强癌症、心脑血管疾病等重大慢性病的早期发现与管理。二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性病规范化管理。三是开展“三减三健”、“健康大巡讲”等活动,提高人民健康生活意识,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控制慢性基础疾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
近年来辖区内人均预期寿命逐年上升,2021-2023年人均预期寿命分别为77.98岁、78.01岁、78.1岁。2019年四大类慢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过早死亡率18.9%,2023年四大类慢病过早死亡率16.14%,5年下降了14.60%。
三、增加义诊、巡诊频率的建议
指导辖区各医疗卫生健康单位组织医务人员深入基层和人民群众,积极规范开展义诊活动。2024年共组织义诊活动12次,16家医疗机构参加,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家,二级医疗机构4家,其他医疗机构11家,参加义诊医务人员共109名,诊疗近2364人,减免患者费用3000余元,发放了医药卫生、健康保健知识宣传资料4000余份。
四、困难家庭免费医疗的建议
我区公立医疗机构对农村低保对象、孤儿、特困人员、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一般脱贫户等七类人群均落实住院“先诊疗后结算”“一站式结算”医疗服务,同时开设了“绿色通道”,提供人性化服务,确保七类人群在全区公立医疗机构能够得到及时、安全、规范、有效的治疗。
五、危重病人绿色通道的建议
全区24家公立医疗机构均开设了危重病人绿色通道,若在急诊科排队等候就诊期间,病情加重,出现胸痛气促等症状,可到急诊科优先就诊。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们将加快提升辖区医疗服务水平,积极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务人员业务培训,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业务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强化医防融合,将公共卫生工作持续融入日常医疗工作,坚持防治结合,推动群众养成健康卫生习惯和疾病预防控制意识。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区卫生健康工作的关心支持!同时,也恳请您在我们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建议。
广安市广安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7月29日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