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市场监管局的精心指导下,区市场监管局严格按照《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四川省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和《广安市广安区法治政府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的要求,扎实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梳理如下:
一、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统筹谋划市场监管法治政府建设工作
1. 强化领导,增强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我局将推进全面依法治区、法治政府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局班子及时研究和解决本局依法行政、法治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另外,依据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成立了由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了《2024年推进全面依法治区工作要点》。
2.带头学法,模范用法。一是我局制定了年度干部学法计划,完善局班子的学法安排,重点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将法治学习纳入局班子成员学习的重要内容,推进局领导干部学法经常化,制度化,今年以来开展会前学法12次。二是针对执法人员,今年已开展以规范执法程序为重点的《市场监管大讲堂》14场;三是结合市场监管总局网上学院和省司法厅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平台,督促全局执法人员开展集中自我学习,踊跃参加考试。
(二)加快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1. 优化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法治工作要点、“法律法规周周讲”等文件。组织执法证培训考试,通过率为100%。全年处理行政复议26件,行政诉讼4件,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完善执法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规矩意识。推行执法公示制度,确保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强执法透明度。目前共公示案件信息280条;实施执法全程记录制度,明确要求执法人员需通过文字、影像记录等方式,对执法程序、调查取证、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确保执法行为可追溯、可监督;健全行政处罚重大案件案审制度和法制审核制度,所有行政处罚决定须经政策法规股严格审查,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作出,实现案件处理规范化、法制化,确保“件件必监督、案案有审核”。2024年完成各类重大案件法制审核156件。三是开展综合执法行动。以“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暨‘春雷’行动”“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茶叶过度包装治理”“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医疗反腐”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查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燃气灶具、价格收费等领域各类违法行为。全年办理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341件,移送公安机关并立案9件,有效打击各类违法行为。1起案件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典型案例发布,1起案件被省市场监管局挂牌督办,1起案件被省市场监督管理简报刊登,6起案件被市局评选为典型案例发布。
2. 综合治理闭环管控,全力守护安全底线。一是抓重点,当好食品安全“守护员”。全区605名领导干部包保3055家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选聘5300余名社会监督员,120个学校食堂实现“互联网+明厨亮灶”。以国家卫生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区复审为抓手,张贴《公开信》10万份,宣传覆盖40万人次。检查食品经营单位1375家次,抽检食品1105批次,排查整治风险隐患154个,闭环整改问题23个,查办违法案件160件,全力提升食品安全水平。二是强监管,筑牢药品安全“防火墙”。开展药械化监管能力提升等线上线下培训,共培训医疗机构30家,工作人员50余人。开展药械化领域专项检查,出动执法人员1086人次,检查经营主体673家,查办违法案件108件,有力震慑违法行为。三是排隐患,撑起特种设备“安全伞”。依托“96933”等智慧管理平台,全区3818台电梯、6.8万支液化燃气瓶纳入一体化监管,在用的488千米燃气管道法定检验率达100%。开展“强安2023”执法行动,排查安全隐患72起,发出安全监察指令18份,立案19件。四是补短板,拧紧产品质量“监管弦”。深入摸排辖区工业产品经营状况,建立监管台账741条,检查经营单位676家,发现整改问题69处。持续开展质量领域专项行动,检查经营单位900余家,抽检工业产品95批次,查处产品质量违法行为25起,移送司法机关2起,为辖区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3. 深化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优化营商环境措施有力。严格执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审查政策措施文件215件。深入推进“转企升规”,挖掘限上商贸企业培育对象1户,成功培育个转企4户,完成既定目标。围绕“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开展上门服务,指导个体工商户申报“名特优新”11户。规范经营异常名录管理,列入企业2386户,农专226户,移出企业424户,农专26户。深化“双随机、一公开”分级分类监管,抽取监管对象599家。优化政务服务,做好餐饮单位“三小”备案工作379家,依托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调整完善政务事项办事指南12个。二是知识产权创新富有成效。积极推动商标、专利增量提质,帮助企业走自主品牌创新之路。目前全区有效商标注册量达7431件,有效专利拥有量1615件。指导“广安盐皮蛋”商标授权,新增用标主体3家。组织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成功申报为四川省中小学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学校。依法打击广告违法案件和商标假冒侵权案件55件,营造健康经营环境。三是质量强省战略深入推进。积极推进品质主导市场监管三年行动,代区委区政府拟定全区加快建设质量强区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及配套任务清单等系列文件,扎实推进质量发展、质量提升、品牌创建等工作部署落地落实,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4. 优化执法,规范市场秩序。一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制定法治工作要点、“法律法规周周讲”等文件。组织执法证培训考试,通过率为100%。全年处理行政复议26件,行政诉讼4件,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二是完善执法监管机制。严格落实“三项制度”,全面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强化证据意识、程序意识、规矩意识。推行执法公示制度,确保行政执法案件信息及时、准确、全面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增强执法透明度。目前共公示案件信息280条;实施执法全程记录制度,明确要求执法人员需通过文字、影像记录等方式,对执法程序、调查取证、归档管理等行政执法全过程进行记录,确保执法行为可追溯、可监督;健全行政处罚重大案件案审制度和法制审核制度,所有行政处罚决定须经政策法规股严格审查,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作出,实现案件处理规范化、法制化,确保“件件必监督、案案有审核”。2024年完成各类重大案件法制审核156件。三是开展综合执法行动。以“2024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暨‘春雷’行动”“长江禁捕 打非断链”“茶叶过度包装治理”“打击整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医疗反腐”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严厉查处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燃气灶具、价格收费等领域各类违法行为。全年办理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341件,罚没金额413.35万元,移送公安机关并立案9件,有效打击各类违法行为。1起案件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为典型案例发布,1起案件被省市场监管局挂牌督办,1起案件被省市场监督管理简报刊登,6起案件被市局评选为典型案例发布。
5.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今年以来,全局切实抓好各业务条线、各区域的普法工作,开展了新法宣讲、旧法普及及行业规范等相关普法活动,举办集中培训4次。
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一)监管形势依旧严峻。辖区规模企业少,小作坊多,食品行业“多、小、散、乱”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活禽交易行为存在反弹趋势,部分经营者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一定隐患,监管工作存在极大挑战。
(二)新兴业态监管不易。网络订餐、直播带货等新兴产业发展带来新的风险隐患和监管难题。人员结构老龄化,专业人才匮乏,在任务多、工作杂、涉面广的情况下,一定程度制约监管效能的提升和监管作用的发挥。
(三)监管合力有待提高。食品安全、质量政府、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均需其他部门配合完成,个别部门认为这只是市场监管局责任,对工作重视不够,工作推进力度不足。
三、主要负责人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精心规划,以推进全面依法治区为统领,以全面履行市场监管职能为着力点,推进法治广安、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及时研究解决法治建设有关重大问题。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为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制定了《广安市广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的实施制度》明确了主要负责人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要切实履行法治建设重要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的职责。三是落实会前学法制度。严格落实党委中心组会前学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干部职工局务会前学法等制度,增强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
四、2025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将培训学习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科学规划全年业务培训,做到执法工作和学习培训两不误、双促进,通过强化现岗执法人员法律法规和业务能力的学习培训,锻造坚强有力的、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行政执法队伍。
(二)落实“一目录五清单”。严格落实《分类行政检查事项目录》避免过度扰企。案件办理严格对照《不予处罚事项清单》《减轻处罚事项清单》《从轻处罚事项清单》《从重处罚清单》《首违不罚清单》,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群众负担。
(三)继续抓好市场监管工作。围绕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事关民生的重点领域及集贸市场、旅游市场、网络市场、农资市场等重点场所,加强安全监管,守住四大安全底线,助推依法行政总目标的实现。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