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广安区代龙村:政协协商建烘干房 拓展村民增收路

  • 2024-03-14 15:21
  • 来源:广安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分享到:

“非常感谢政协来协商和水务局投入资金,让我们建成了烘干房。有了烘干房,我们再也不担心花椒售价不高或积压变质了。预计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可以从10多万元达到100万元左右。”3月14日,记者连线广安区恒升镇代龙村支部书记范光春回访政协有事来协商为该村建设烘干房一事时,他感慨不已。

原来广安区恒升镇代龙村曾经是省级贫困村,近年来,为有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村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结合当地实际,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发展青花椒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村现栽植青花椒1100余亩,预计每年采收青花椒近2万公斤,年产值达200余万元。但因花椒保质期短,该村每年到花椒丰收季节,因为无烘干设备,只能卖青花椒,导致花椒售价不高或积压变质,严重影响群众积极性和收入。要想让村民真正实现增收,烘干设备必不可少。

为切实解决花椒保质期短的问题,广安区恒升镇代龙村支部书记范光春向恒升镇宣传统战委员、区政协委员苏中卫反映此事,希望通过广安区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帮助新建青花椒烘干房,延长青花椒保质期,增加农民收入。群众利益无小事,苏中卫赓即进行实地察看后决定将“新建代龙村烘干房”作为恒升镇2023年“有事来协商”议题,组织开展协商,力争通过协商,修建起烘干房,助力乡村振兴。

在协商前,苏中卫组织区政协委员、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干部苏康、熊国华深入代龙村就问题情况开展调研,经过群众走访、现场征集意见,发现该村原属省级贫困村,脱贫后,为了有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该村在相关部门和乡镇大力支持下发展青花椒产业,并取得了巨大成功,每年青花椒产量达2万公斤。但因花椒保质期短,产量虽然提高了,村民的收入却没有显著提高,这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种植青花椒的积极性,村民迫切希望能解决青花椒保质期短的难题,因此新建青花椒烘干房项目势在必行。在调研中,苏中卫了解到修建烘干房需要100余万元资金,必须争取项目资金才能彻底解决此事。获悉代龙村临近代龙滩属于水淹区,资金可以从水淹区移民后扶资金中解决的消息后,苏中卫及时向区水务局局长杨江霞进行汇报,恳请给予项目支持,并提出将召开专题协商会进行协商,受到高度重视,杨江霞承诺表态派出负责移民后扶工作的副局长唐云平参加协商会。

2023年5月30日,苏中卫组织镇村干部(恒升镇副书记朱昱如、纪委书记程慧娟,代龙村第一书记刘盛平、支部书记范光春),区政协委员苏康、熊国华,区水务局副局长唐云平,业主代表周元成以及群众代表黄明春、黄龙刚等10余人在代龙村村委会会议室召开了“有事来协商——代龙村新建烘干房项目”专题协商会议。会上代龙村介绍了基本情况,参会各方交流讨论、提出意见,最后就烘干房修建地址、资金来源、项目建设监管、项目建成后运营等问题达成了一致协商意见:由区水务局通过移民后扶项目投入135万元,在代龙村青花椒基地旁边建设烘干房,镇村两级共同对项目施工进行监管,项目建成后交由代龙村运营,并纳入代龙村集体资产。

据范光春介绍,2023年底,在恒升镇党委政府组织下,在区水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投资135万元在代龙村青花椒基地旁间新建烘干房一座建成,能满足该村青花椒烘干需求,从2024年起该村的青花椒储存和烘干将不再难,预计2024年代龙村户均增收在2000元左右,村集体经济将从2023年的15万元增加到100万元左右。

记者感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共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烘干房建设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它关系到群众是否能够增收,乡村振兴是否能够成功。广安区政协委员通过“有事来协商平台”推动烘干房的建设,有效解决了青花椒保质期短的烦恼,有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生动体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初心,通过让群众参与基层协商,充分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积极引导村民参与自治,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激活乡村活力,最终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总的目标。

【我要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