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肖溪古镇

  • 2023-11-01 09:45
  • 来源:本站原创
  • 分享到:
肖溪镇位于广安市广安区东北部,东北两方与达州市的渠县交界,是市域东部的边远大镇,幅员面积63.85平方公里,人口4.5万,距广安城区70公里。
肖溪,清代称为“肖家溪”,据《广安州新志》载,古谓“龙凤州”,相传“湖广填四川”时(明末清初)有肖姓移民于此开荒建房,后逐以成场而故名。它是川东北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镇。
一、肖溪古镇
肖溪古镇位于渠江西岸,钟家岩下。建筑面积约100000平方米,始建于明末清初,沿建于民国时期而形成今日之规模。由于古镇建设规划的时代各异,故形成不同的建筑特色。现完整保存的主要古街道有老街、新街和半边街。
1、长廊宽敞,遮雨避日的老街。
老街系肖溪镇古镇的主要街道,也是古镇特色所在,始建于明末清初,古称“龙凤州”,“肖家溪场”即指此。
老街位于渠江西岸钟家岩下,流线型南北走向,南至钟家岩坎,北临响水溪,全长450米,东临河滩地,西高东低,依山而筑,呈逐级递建多近式布局。
街面用板石铺砌而成,南北段略向西延伸,街道中间宽阔,最宽处可达8米,首尾逐渐收敛,宽约3—4米,形成修长的船型体。
街房系穿逗梁架,小青瓦屋面,单檐悬山式屋顶,分一楼一底和平房、多进式和单体式等类型。天井走楼阶梯各具特色,阶沿均施以前檐住,左右阶沿形成风格奇特的宽敞长廊,无论风雪暑夏,行人均可遮雨避日,“雨不湿足,暑能避阳”形成了老街的建筑特色。
2、中西合璧特色的新街
新街位于响水溪北岸,老街正方100米,东北走向,长80余米,街道宽处约10米,石板道,街房系民国时期新建而故名“新街”。老街与新街间有清代建造的维新桥相连接。
新街现有街房40余座,均为砖木结构一楼一底或二楼一底,悬山式屋顶,穿逗梁架,门窗及其装饰构件均受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新街的房主,多系当时的肖溪富户,其建筑的功能一是作为寓所,二是用作经商。
3、北高南低。形式独特的半边街。
半边街在新街西面,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建造于清代,长约300余米,街面狭窄,宽不足2米。街面由石质踏级形成,街房亦因山势而布局,原有的地段只有修一面街房,故名“半边街”。半边街中段有禹王宫,亦建于清代。
二、冲相寺庙
冲相寺及其摩崖造像、石刻,在肖溪镇北渠江上游的定光岩崖壁上,距肖溪古镇约4公里,造像及石刻沿崖分布500余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冲相寺,初名药寺,隋朝开皇八年(公元588年)流江郡守袁郡创建,唐初钦赐额名“冲象寺”,后又为“冲相寺”,原为晋代灵山定光古佛道场。今存大殿及左厢房,大殿为清朝康熙五七年(公元1719年)重建,左厢房为民国晚期(1948年)重建。正殿开间21米,进深6间8米,单檐歇山式屋顶,叠梁式屋架结构,施斗拱,厢房为二楼一底,单檐悬山式屋顶,穿逗梁架。目前,业已修葺一新,大大殿内释迦牟尼如来佛(乔达摩·悉达多)及其二弟子的三座佛像,高达3.5米。
2、冲相寺后定光岩崖造像为佛教造像,分隋朝、唐朝两个时期开凿,现存序列编号为50龛,造像400余尊。其中隋代像15龛100余尊,属国内罕见,十分珍贵;唐代造像现存33龛300余尊。造像内容有:佛、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力士、一佛二菩萨、菩萨、和尚摩崖墓、一佛二僧二菩萨、七佛、净土变佛、菩萨、弟子及部众像等。造像龛制,隋代多拱形,唐代除拱形还有方形龛,龛楣装饰有七佛或卷草珠帘纹等,龛大小等,大则3至4米,小则几十厘米,一般1.5米左右。
3、除摩崖造像外,尚存唐至宋、明、清、民国时期的时刻30余福,为历史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另外,顶光岩段尚有数年前的古崖墓葬及宋代墓葬,亦具有极高考古、观赏价值。
【我要纠错】